襄陽醫療污水“變廢為寶”:沖廁與灌溉的水質
文章作者:襄陽山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:http://www.21hexin.com/ 發布時間: 2025-09-01
在水資源愈發緊張的當下,襄陽醫療污水回用成為了緩解用水壓力、踐行環保理念的重要途徑。但醫療污水因富含病原體、化學藥劑等特殊污染物,回用之路并不簡單,尤其是用于沖廁、綠化灌溉時,對水質有著嚴苛要求。
醫療污水若用于沖廁,首要考量的是微生物指標。沖廁用水與人體接觸頻繁,若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,如常見的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糞大腸菌群等,容易引發疾病傳播。依據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》(GB/T 18920-2020)規定,用于沖廁的再生水,糞大腸菌群數每升不得超過 1000 個。這一標準旨在更大程度降低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威脅,保障人們日常使用的衛生安全。畢竟,沖廁環節中,污水可能會濺到人體皮膚、衣物上,若微生物超標,患病風險將顯著增加。
化學需氧量(COD)和生化需氧量(BOD)也是沖廁用水的關鍵指標。COD 反映了水中受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,BOD 則體現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機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。醫療污水經處理后用于沖廁,COD 一般需控制在 50mg/L 以下,BOD 應低于 10mg/L。這是因為過高的有機物含量,易在管道內滋生細菌、產生污垢,導致管道堵塞,縮短排水系統使用壽命。想象一下,若沖廁水有機物超標,長期使用后,馬桶、下水道內壁掛滿黏膩污垢,不僅影響排水順暢,還會散發難聞氣味,極大影響生活環境。
當醫療污水用于綠化灌溉時,水質要求又有所不同。微生物指標同樣不容忽視,但相對沖廁要求稍低,依據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綠地灌溉水質》(GB/T 25499-2010),糞大腸菌群數每升可放寬至 20000 個。不過,由于灌溉水直接接觸植物根系,重金屬含量指標變得尤為關鍵。像汞、鎘、鉛等重金屬,一旦在土壤中積累,會被植物吸收,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,危害健康。例如,汞超標可能導致植物生長異常,且經植物富集后,人食用相關農產品,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。所以,用于綠化灌溉的醫療污水,汞含量需控制在 0.001mg/L 以下,鎘不超過 0.01mg/L,鉛應低于 0.1mg/L。
此外,灌溉用水的酸堿度(pH 值)也至關重要。大多數植物適宜在 pH 值為 6 - 9 的環境中生長。醫療污水經處理后,pH 值需調整至這一范圍,才能保證植物正常吸收養分、茁壯成長。若 pH 值過低呈酸性,會使土壤酸化,影響土壤中微生物活性,降低土壤肥力;pH 值過高呈堿性,同樣會阻礙植物對某些營養元素的吸收,導致葉片發黃、生長緩慢等問題。
醫療污水回用為沖廁、綠化灌溉,在滿足特定水質要求后,既能節水,又能減輕環境壓力。但實現這一目標,需醫療機構配備先進處理工藝,嚴格把控處理流程,確保每一滴回用的醫療污水都符合標準,真正讓 “廢水” 重獲新生,服務社會。